近日,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提示,房颤症状较严重的患者,从房颤消融术中获益最大。
研究强调,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与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。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为患者实施消融术时,应更多关注患者的主观症状,而非仅依赖客观临床指标。
研究纳入382例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房颤患者,其中68%为阵发性房颤,67%为男性,平均年龄63岁。
研究通过多伦多房颤症状严重度量表(AFSS)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(SF-36),分别在术前、术后4个月和1年对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、自我感知的房颤负担(基于自身体验对房颤影响的感知,包括房颤发作时的不适症状、对日常生活的干扰等方面的主观感受)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。
结果显示,术后1年,36%的患者出现房颤复发,但总体而言,患者的房颤症状、自我感知负担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,尤其是未复发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术前房颤症状越严重、自我感知房颤负担越重的患者,术后这些指标的改善也越显著。
术前症状严重的患者,术后症状缓解程度显著高于症状较轻者;而生活质量较低的患者,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更明显。
展开剩余59%此外,研究还发现,持续性房颤和房颤病程较长的患者,术后复发风险更高,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,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患者,术后症状均有显著好转。
而且性别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较小。尽管女性术前症状通常更严重,但术后改善程度与男性相当。
此外,研究还发现,结合 AFSS 症状严重程度和负担评分的基线总分(最佳临界值为 30 分),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是否能从消融术中获益。
研究者指出,不能过于关注房颤是否复发,患者的主观感受——症状是否减轻、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,才是更重要的治疗目标。
这提示临床医生,在决定是否为患者实施消融术时,应更关注患者的主观症状负担,而非仅依据房颤类型、病程等客观指标。对于症状严重、生活质量受影响较大的患者,消融术可能带来更大获益。
来源:Determinants of symptom relief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. Eur Heart J Qual Care Clin Outcomes. 2025 Jul 28:qcaf045.
转载: 请标明“中国循环杂志
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
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“中国循环杂志”名义征稿,并承诺“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”。
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,向《中国循环杂志》投稿,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:
http://www.chinacirculation.org
进入“作者投稿”,在“作者投稿管理平台”中投稿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入门炒股,配资炒股开户官网,实力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